好吧既然大家都那麼想知道

那就來說說吧(但我覺得這很沒意義,因為大家都有自己最適合的方法啊)

不過有個前提!時間要夠,決心要夠,然後少碰電腦XD(自打嘴巴)

真的啦~看多一點書會比看我在這裡喇賽好太多.....

------------------------------------------

Treak 指考社會組讀書方法參考

 

說在前面:這一篇是講有關於「準備各科『之前』同學最好知曉的幾件事情」,我還有寫另一篇「Treak 指考社會組準備 Q&A  http://stu60912.pixnet.net/blog/post/8684394」,則是收錄「同學在準備『過程』中實際碰到的一些困難」的討論。故建議你兩篇都要看過,先看此篇,再看準備 Q&A。當然兩篇會有部份資料重疊到,這表示這些重點我認為實在太重要了^^

 

國文科

1.必備一本工具書,如果國文是你的弱科,或是要挑戰超高分,才會拿它來硬K每個章節。否則一般同學,只要把「字形、字音、字義、不熟的成語」等章節給分批讀完(當然還要再複習)即可。然後藉由做題目,當發現對某一個系列有疑問時再去翻閱(例如為了搞懂何謂「錯綜」、為了知道「數」這個字有哪些意思而去翻)。當然如果你很清楚你自己在某一章節真的很弱,怎麼做題目就怎麼錯,那建議你可以先讀一遍工具書那個章節,然後再回去做題目,接著再回來重新翻工具書,這時你會更瞭解這一章的重點處,或是你一直讀不好這章的「盲點處」。

 

2.準備一本筆記本,裡面來源都是自己曾寫錯的題目、或是從工具書中讀到的不熟,但是超級常考(你也因此常常錯)的重要觀念,把他們整理起來,並且不定時更新以及複習(寧願一天花個10分鐘做多次複習,也不要一次花幾小時全部讀過,效率較低),可以作成小本好攜帶,大考前讀筆記本即可。

其內容基本上是: 字形、字音、字義、不熟的成語、一些題組甚至可以把他剪下來貼上去

 

3.1週做至少1回指考模擬題,考前一個月時一週加做2-3回歷屆考題,如果做完了就重做,除了可以把錯誤的題目訂正到筆記本外,還可以去統計自己哪些單元不熟,然後針對那單元補強(例如看工具書的那一章),同時記得要算時間,培養自己的解題速度。有些同學會問說為何不早早開始寫歷屆考題?我認為,你應當是要已經準備得差不多時才去練習這些最真實的考題。因此如果你屆時練習歷屆考題如果還有錯某幾個單元,你就更能確切自己還生疏的地方!而只剩下30天還有一些章節不瞭解,你難道不會更鞭策自己努力彌補回來嗎?相反地如果你很早以前就做過歷屆考題,當時恐怕還看不出自己真正弱的章節(因為錯一大堆),而且還會因為做過歷屆考題了,所以在6月時容易陷入「找不到最擬真的考題可以練習,而擔心自己程度到底有沒有進步?」的迷思。這並不是我們要的,我們應該是要離考試越近時越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4.2-3天都要讀至少140篇文章的課文,40篇全讀完了就重來一次,要一直持續到大考前。讀時要看著賞析(這是為了應付有些非選會要你針對課文內容做申論)、翻譯(這是為了應付非選的擴寫、縮寫、語錄體題形)、形音義(這是為了應付選擇題),一樣把不熟的重點抄到筆記本上。(可以先從「學測或是指考」非選題尚未考過的課文著手

 

5.選擇性,有時間就做,如果文意題組特別弱,就要更勤練習:每天作幾回文言或白話閱測題組,重點不只在於題目訂正到會,而是還要藉由詳解的「翻譯」讓自己了解整篇文章的結構脈絡(主題句、結論句)以及寓意(一樣是為了應付非選)、要懂那些讓自己當初看不懂文意的難字/句的意思(可能是因為句型很難,詞性無法辨別,這就要把它記到筆記本上)等等,這是為了培養語感。)

 

6.關於作文的部份:一週至少練過1篇非選題組(1短篇+1長篇),寫完作文一定要拿給老師「訂正+找篇範文來讀」所謂的訂正是指「訂正錯字、重寫邏輯上有問題或不清楚的句子、例子」至於找範文來讀是為了「背下適合自己的例子、佳句」。若像我一樣是本來就有做佳句本(詳情請參考:http://stu60912.pixnet.net/blog/post/12425499),然後背裡面佳句的話大概12週練1次即可。

 

 

英文科

1.每天固定讀自己負荷的了的7000單字。

 

更多背單字詳情,請看:

http://stu60912.pixnet.net/blog/post/50448390 

 

2.瞭解各大題的特性,然後開始加強自己較弱的部份,一樣是每天至少練過某一大題的題目。

 

綜合測驗- 單字+文法+片語

文意選填- 單字(詞性)

篇章結構- 文法(句構的承接性)

閱讀測驗- 單字+文法+邏輯判斷能力

翻譯和作文- 文法

關於一些解題的技巧,請參考我另一篇文章:「破解篇:解題秘笈」

http://stu60912.pixnet.net/blog/post/34534289 

 

例如發現自己有文法的題目不會,就翻文法書,不用全看,但要特別注意愛考(或是你常做錯)的某幾章(例如關係子句、介係詞、連接詞、時態、分詞構句

例如發現是單字的題目都不會,看是不是平常背單字時都沒注意到其「延伸意思(就是一個字明明有好幾個常考意思,你卻只有背了其中一個)」、「詞性(動詞包括vt/vi,名詞包括nu/nc)」、「固定搭配的介係詞」等

例如發現是片語題目不行時,才選擇要不要去花時間背。這種投資報酬率不高,但是至少課本給的一定要會

 

3.每週12次練習指考模擬題+寫非選)記得檢討時要統計一下自己不熟的地方,考前一個月時一週加做2-3回歷屆考題,如果做完了就重做。至於非選則是要拿給老師改,然後一樣要訂正(跟國文作文不太一樣,這次是要先以「訂正到沒有任何文法錯誤」為前提,然後才開始著重在「精簡、美化句子、增加細節」,當然也是可以多背一些佳句),記得要算/控制好作答時間,可以的話限制自己70分鐘內就要完成,這樣即使正式大考失常或緊張,都還有比平常多10分鐘的時間運用。

 

4.平常每週練1作文,再說一次,練作文的目的是要先達到「0文法錯誤」,所以訂正時建議把自己錯誤的句子重抄,畢竟這些錯誤很容易再犯,一定要矯正回來。再進一步進展到「細節延伸、結構紮實」,培養自己寫出良好的主題句很重要,開始在寫作時花個5分鐘打草稿,想例子。最後寧願寫「簡潔」,也不要冗贅,重點不明確。

 

 

數學科

1.如果你程度實在不行,學校老師教的觀念也真的聽不懂,就補習或請個家教吧!然後一定要跟補習班的進度走。說的這麼白是因為數學科很難只看書面的解釋就能徹底理解一個觀念的,與其做很多題,倒不如先把觀念搞清楚,再來練習解題速度。記得,一定要善用自己的資源,可以的話有任何問題就要去攀爬老師,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2.固定一天寫某單元的一些題目(可以固定題數為準,也可以固定時間為準),直到確認瞭解了「此題要考的觀念」為止。只要確定觀念,時間真的不夠多的話大可以省略計算過程(但是!如果你是那種很容易計算出錯、粗心看錯題目的同學,建議你每天可以做一些需要較多計算公式、計算能力的題目),然後把多餘時間擺在還不熟的題型上。

 

3.觀念建立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要知道「如何從題幹抓出此題要考的概念、需要用到的公式、可能的解法」),因此若一個題目同時有多種解法(尤其是速記),都請試著記下來,好讓事後可以不斷活用,不過記得「最原始」的解法不能忘記,這是為了應對非選考題(總不能跟教授說「看我使用速解公式!」吧?)。

 

4.一週1-2次模擬題,考前一個月時一週加做2-3回歷屆考題,如果做完了就重做,算時間,同時要求自己要練習把非選的計算過程寫清楚,強迫自己習慣正式大考的非選寫法。再次提醒,如果你有些題目你喜歡用「速解」,記得還是要會最原始的作法,因為速解僅適用選擇題,非選擇題是要讓教授知道你「觀念」清楚,所以一定要把你寫的過程拿給老師過目。

 

5.何謂好的「數學讀書習慣」?這邊補充一位建中數學老師所說的:

「觀念一定要一次就要很扎實的稿懂」

「重要經典的題目一定要做到熟透」

「重視基本的算數行為(例如數學歸納法),然後勤於動手算」

「要畫出正確圖形,錙錙計較每個定律、做圖」

 

 

地理科

1.最重要的「地形」、「氣候」這兩章一定要滾瓜爛熟!

 

2.盡量把一些複雜的東西簡化成易記的形式(例如考圖表比較時,只記得彼此差異的地方)
(當然要學會自己寫筆記、可以的話去想些口訣,也許最後還是想不出什麼好口訣,但是至少已經讓大腦嘗試記憶過,印象自然會加深

 

關於寫筆記,這裡有一位網友的讀書心得分享很棒,多參考吧!
https://ningobingo.wordpress.com/2013/02/26/dreexperiencesharing/

http://ningobingo.wordpress.com/2013/03/26/qa-collection/

 

關於想口訣,例如要記那些投影類型名稱和圖時

我就把他們都串在一起

像是等積投影=莫爾威投影=橢圓形的圖

我就會記成
橢圓莫積」,聽起來很腦殘,可是我就這樣記起來了XD

然後麥卡托投影有  正向、垂直的圖、航空用、赤道最準確、心射投影、圓柱投影等特性

我就會一次記成
垂直麥向航空赤心柱」就都記起來了

然後羅賓森投影也是橢圓,可是南北極為一條線,然後是折衷

所以就成了「橢線森衷

然後蘭伯特投影是心射、半圓形、圓錐、然後適合中緯度、正形

所以就成了「半圓蘭形中心錐

從此我就不怕投影的考題了:)

我甚至讓學習地理變成一件很快樂的事(我幾乎什麼觀念都給他編口訣)XD

 

3.每週至少能處理掉複習講義裡2個單元+這2個單元的題目

 

4.每週至少1次指考模擬題,考前一個月時一週加做2-3回歷屆考題,如果做完了就重做,仔細訂正,然後把重點回抄到複習講義上,之後就可以節省時間不用重作題目了,而二次讀複習講義時也能讀到這些自己不熟的重點。

 

5.讀到每一個觀念,請特別注意:

Why?    這個地理事件為何會發生?好幾個地理事件先後順序又是?

When?  這個地理事件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變遷

What?   這個地理事件提到了哪些專有名詞?而他們的定義又是?

Where? 這個地理事件是什麼地形才會發生?又或是什麼位置?

 

6. 然後記住,地理科很強調「空間」的重要,所以還要養成讀地圖的習慣,不要只重課文敘述,忽略了讀圖,研讀地理複習講義或是課本時,一定要把文字套用在其附的地圖或自繪簡圖也可以,藉圖上的空間分佈,將自己的思維融入課文中,再將各地理區特徵的一同做綜合比較。

 

 

歷史科

1.基本上與地理一樣的模式進行,所以圖表也是要多注意,不能忽視。

 

2.要讀好歷史,必須要建立起時間軸。關於時間軸的進行:

 

「建立時間軸」的方法

(1)先準備一本筆記本
(2)然後開始讀講義(最好先從課本開始)的某一章(就一個小單元這樣,通常一冊有4~5個單元),要全心全力細讀(每讀完一頁時,在讀下一頁時把這頁在先快速掃過一遍),並記時
(3)讀完時先闔起書本,心中盡量開始想剛才讀過的內容(還不用按照順序,就努力回想即可)
(4)在心中回想時,若有一個東西有印象,可是就是想不起來,就翻開書找答案,並且把答案註記,讓自己更容易記憶
(5)回想結束後,再度翻開書重讀第二遍,此次重點擺在「剛剛回想時完全沒想到的」和「剛剛註記的答案」以及「大綱(試著看著書,把內容自動轉成大綱)」這三點。
(6)接著拿出筆記本,「不要看書」,把剛剛看書時找出的「大綱」以及「註記的答案」和「回想時忘掉的部份」默出來。
(7)還是不會的地方請翻開書,再次註記。第一天這一章這樣就行了

以上大約一次3~5小時

(8)接著請在「三天內」讀第三遍,請「細讀」,並計時,看看這次的細讀有沒有比第一次快?有沒有哪些地方讀得還是不夠順?有的話那邊就是要第三次註記的地方了,那可能是你的死角
(9)然後翻開筆記本,複習上次所記的筆記
(10)接著開始進行練題目,先避開大考題目(因為它常常跨觀念考),然後訂正,只要是不會的地方,打開書,找出來然後註記。

以上3+小時

(11)最後「一週內」請再細讀第四遍,並記時,方法跟之前一模一樣,然後再來做題目,看看自己有沒有變比較順?

 

簡而言之就是回想→ 重讀→回想→ 重讀→回想→ 重讀… 直到你時間軸完整建立出來。

 

如果還是很痛苦,那就再來!
然後漸漸的把時間拉長
因為還有別科要顧
歷史重時間線的印象
所以就是要不斷的去看

 

 

公民科

1.瞭解每個特殊名詞的「定義(尤其是表格整理內彼此的差異部份,這超常被拿出來考)」,可以試著透過自己的表達,重新寫到一本筆記本上,個人認為這點相當重要。我習慣把每一個章節提到的這些名詞定義都給簡化,只注意會拿出來考的重點就好。

 

2.基本上與歷史地理相差不多,可是公民很需要「大量題目」來確認觀念!可以變成1週2次模擬題庫這樣。(這是因為歷屆考題太少,方向很不好找,坊間各種題目都不夠成熟,所以更不能放過每一份試題!)

 

3.然後新聞時事要不時注意,這點也是相當重要,遠甚地理科歷史科,要從這些時事去回顧課本所教過的那些「定義」。

 

 

(若是大家覺得這份資料有幫助的話,幫忙「閱覽」一下網頁上方的廣告吧!看看有無實用的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e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